做好监督执纪最后一公里——记如皋市公路管理站监督办副主任徐如林二三事
徐如林曾闯过“鬼门关”,仅留下一个肾,却勇于挑起135名执法人员的监督重担;他担任监督办副主任是一个比九品芝麻官还小得多的职务,但工作却亮点频频,成为系统内知名的公路森林的“啄木鸟”。“维护党纪路规,履行监督责任,我要做好监督执纪最后一公里!”这是如皋市公路管理站监督办副主任徐如林常常挂在嘴边的话。
忠诚的执念
“我是一个干过养路工的人,路面上脏了,群众就会有意见。”三年前,徐如林走上纪检监察岗位的时候这样说。
2015年,南通市公路管理处纪委要求各基层单位设置基层监督委员会办公室,并要求选派作风正派、业务精通的干部专职从事监督工作。经如皋市公路管理站研究,经全站职工大会测评,最终选定徐如林作为监督办的负责人。如皋市公路管理站拥有执法车28辆、执法人员135名。面对公路部门繁杂的业务,如何选择执纪监督的突破口,徐如林首先想到是路政执法监督,因为这与老百姓利益息息相关。
2016年夏天,一个陌生人走进了监督办。“我是安徽的一个货车司机,前两天路政执法人员收了我两百元罚款,可是没有给我收据。”驾驶员向他投诉。
“查,坚决查!”徐如林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公路管理站的形象受影响。于是他带人第一时间赶到有关路政管理中队,调阅资料、谈话谈心、查找证据,最后查清原来是执法现场已经办好了所有的处罚手续,因为当天已晚,驾驶员就委托执法人员请财务人员去代缴,结果财务人员却忘了去银行,把罚款放在单位保险箱里。
“这是严重的失职行为。中队领导监管失职,内业负责人监督失职,财务人员违反了工作纪律。”徐如林一针见血地指出。
“决不能小洞不补,大洞吃苦,必须严肃处理相关当事人。”他的建议得到了领导的肯定。于是中队暂停执法,进行整顿,中队长调离岗位,内业组长和财务人员免职换岗,同时追究“两个监督”履职不力的6名人员。
沿江一级公路如皋段沿线路面污染一度时间比较严重,这个路段附近从事建筑材料运输的企业比较多,有没有路政执法人员徇私枉法的行为?徐如林又开始思考下一步的监督重点。于是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,徐如林就和监督办的同志连续十多天到沿江一级公路重要路口蹲守。一辆、二辆……他记下了夜晚超载建筑材料车辆的数量,找到了辖区路政管理中队的负责人。
“这是十二天以来的建筑材料运输车辆污染路面的情况。”徐如林说,“这些车辆夜晚趁执法人员休息上路,必须重点打击,不能有丝毫麻痹。”
当天晚上,六辆执法车载着二十多名执法人员对一些企业违法车辆进行查处。有人说徐主任身体不好,建议他早点回去休息,老徐却说:“我要为你们保驾护航。路上没有灰尘,脚下才能生风。”
这一执法行动结束的时候,沿江一级公路又恢复了往日清洁的路容,老百姓向巡查的执法车辆竖起了大拇指。
铁面的担当
“习总书记说农村公路为党在基层赢得了民心。”只要谈到如皋“四好农村公路”建设,徐如林总要提到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。如皋现有农村公路3300公里,直接服务群众145万人,每年投入建设、养护和管理资金接近2个亿。这可是省委、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,不能出任何的问题。虽然农村公路建设主体不是公路部门,但公路部门有行业管理职责,因此,徐如林也很关注农村公路建设。
“这个项目的开工手续在哪里?施工单位人员有没有持证上岗?首件质量验收的合格凭证在哪里?变更设计的计量审批是哪个签的字……”
徐如林每到农村公路改造和养护项目的施工点,总是不放过这些问题。“老百姓脚下的路,就是党中央的关心。群众利益再小,也是党的大事”。大家经常听到老徐这样说。
2017年,如皋市农村公路大修项目全面开工,总投资近1亿元。领导把项目监督的重任交给了监督办。徐如林承诺:“群众利益大于天,我绝不辜负组织重托!”。
7月份,如港公路施工现场,顶着四十多度的高温正在灌补路面裂缝。徐如林守着现场,看着施工人员灌注高温沥青。
分管的副站长朱华对他说:“你身体不好,这些现场监督的事情交给年轻人吧。”老徐却说:“我不在现场看着,心里不踏实啊。”
就这样,三个月的大修,徐如林跑遍了全市12条公路27个项目,监督了116个施工点情况,光皮鞋就跑坏了3双。他却说值,因为公路大修实现了零缺陷。
公交线路上的乡村道是让农村群众出行的要道,于是徐如林把效能监察的重点放在公交乡村道上,他说:“每一个农民兄弟坐公交,都不能因路影响出行。”
从去年二月起,他每个月都把通公交车辆的乡村道路跑一遍,哪里是养护的责任,哪里是监管的缺陷,哪里是安全的风险,哪里是执法的盲区,这些问题他都会开出一张张监督建议书,交到当事人的手上,让每个问题都得到解决。
有人统计过,仅去年一年,老徐累计督查过的农村公路的总里程可以绕地球一圈半,所发出的监督建议书叠起来有四十公分高,查处的直接当事人超过以往的任何一年。这就是一个基层纪检干部的铁面担当。
劳模的精神
儿时,徐如林最羡慕的是自己的父亲,一位把扫路补塘做到极致的养路工楷模、江苏省劳动模范徐煌,老人家把自己的精神传给了下一代;现在,徐如林也成了南通市劳动模范。有人说,“劳模精神代代相传。”
2006年,徐如林在一次体检中发现右肾出现肿瘤,实施了肾脏切除手术。此后几年,徐如林身体一直比较虚弱,站领导想照顾他,他却说:“我不要照顾,我不能做一个对单位没有贡献的人。”
就这样,只有一个肾脏的徐如林走上了公路法制、纪检监察岗位,扛起了比以前更重的活。家属要他休息,他却说:“党的十八大以后,我们要用钉子精神抓作风建设,不仅靠力量,更要靠精神。”
2017年,如皋公路站党总支决定对下属路政中队开展拉网式驻点集中督查。领导把任务交给了徐如林,他二话没说接了过去,立即组织路政、养护、财务等股室人员先后进驻各个中队。
从那天起,谈话、开会、勘检、走访、函调、问题交办、回头看等等,忙不完的活摆在徐如林面前。可他只有一句话:“我们钉钉子吧。”有一次,在基层谈话,一直忙到凌晨一两点,还没有结束督查。刚分配来的大学生说:“我吃不消了。”徐如林说:“让我来吧。”
纪检工作不能光靠有劲,更要讲究方法。集中督查中被查单位有一个老同志反应强烈,认为反馈意见太重了。这个时候,徐如林靠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,帮助对方解开心结。他说:“我们纪检督查是为了扫清灰尘,为帮助‘自家人’而来的。”后来,这个老同志不仅认真整改了问题清单上的所有问题,还作为先进介绍了体会。
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工作中,就会亏欠了身边的亲人。他的劳模父亲年愈八十,2017年住院三次累计35天,可徐如林却由于工作的原因,仅在夜间陪护了12天,“老劳模”很支持“小劳模”的工作,经常说:“你放心工作去吧,别管我。”徐如林四十岁生了一个儿子,特别疼爱,可幼儿园的三年间,别人的家长都会参加一些亲子活动,老徐却由于工作太忙,从未踏进幼儿园一步。
徐如林的纪检监察工作做得风生水起,亮点频频,上级领导看在了眼里。今年4月10日,南通市公路系统党建、纪检例会在如皋公路站召开,南通市公路管理处领导开门见山地说,之所以把例会放在如皋开,就是因为如皋公路站党风廉政建设做得实,纪检工作有特色有创新,要求所有基层单位向如皋公路站学习,各自要开展深化执纪监督的特色项目,保障公路事业健康发展。徐如林负责汇编成册的如皋公路站监督工作经验汇编,成了与会人员喜欢的香饽饽,每个人都要走了一份,不少单位的书记和监督办主任会后还向他请教。身边的同事们纷纷对他竖起大拇指,徐如林却谦虚地说:“这是领导策划和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,我只是个跑腿的。其实,监督工作是对大家的爱护,我们多谈心谈话红脸出汗,目的是让大家少犯错误!”
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黄沙始到金。近年来,徐如林相继荣获江苏省交通系统十佳执法卫士、江苏省交通系统抗冰雪保畅通先进个人、南通市劳动模范、如皋市交通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。信仰如山,激情如瀑,这就是徐如林,一个用行动点燃生命火焰的公路人,一个用行动抒写忠诚与信念的基层优秀纪检监察干部! (金国庆 汪磊)